又到学期中,全国各地中小学马上拉开“期中考”的大幕。只不过,大幕的背后不是精彩的表演,而是父母与老师的期待和紧张、孩子的重压与焦虑。
其实,一次期中考,只不过知道孩子之前的学习水平,给父母和孩子一次查缺补漏的机会,仅此而已。过于看重或漠视结果,都会偏离“期中考”的初衷。父母和孩子秉持一颗平时心就好。
“孩子,加油”,“好的,我尽力”。
考试前父母应该这么做
1
调整期望值
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非常高: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对考试成绩更是这样。
但在考试前,父母必须要依据孩子的实质来调整期望值。
第一,主动向班主任知道孩子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,知道孩子在班级和学校大概处于哪一个空间。
第二,对孩子做一个客观的剖析。对孩子这个时期的自信心、学习力、潜力都要有一个理性判断。
综合两方面状况,调整好对孩子本次期中考试的期望值。
2
帮助孩子摆正心态
不少孩子平常的学习状况非常不错。但,考试容易紧张,有些孩子可能目前已经开始紧张了。
所以,父母要帮孩子调整好心态,让孩子以平时心对待考试。
考试不是目的,而是对孩子的常识学会进行查遗补缺的一种方法,只须尽力就好了。
3
提醒孩子跟上老师的步伐
关于期中考试的内容、题目与难易程度,任课老师最熟知。他们也最了解孩子容易出错的地方。
所以,父母要提醒孩子:考试前认真听老师嘱咐,尽可能跟着老师的复习步伐,确保事半功倍。
4
高效借助学习时间
在家时,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块拟定复习计划:
包含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、天天晚上要复习要点的常识、完成时间、复习办法等,让孩子根据计划进行,提升复习效率。
温馨提示:
期中考试是个难得的教育契机,
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,
也为下一阶段学习做铺垫。
作为父母,
应配合老师做好考试前有关工作,
帮孩子调整考试状况,
助孩子考出理想成绩。
考后父母应该这么做
1
同意孩子的情绪,陪他开心,陪他低落
考试成绩出来之后,父母要表明我们的态度。
譬如,可以对孩子说,一次考不好并不要紧,大家并不会责怪你的。成绩只不过测一下你前一阶段的学习状况。
除此之外,要鼓励孩子敢于面对不理想的成绩。
不少父母只不过看看孩子考试得了多少分,而不会逆向考虑孩子失了多少分。从失分处入手,可以淡化对成绩不理想的失落感就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:成绩不理想,大家再接再厉,认真剖析丢分是什么原因就好了。这一次考的分数低,下一次一定会轻松超越这次分数。只须你有上进心,我相信你可以!
非常重要的是,不要拿我们的孩子和其他人比。
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技巧、学习态度、家庭环境、教育模式都不同,成绩自然参差不齐。
假如父母足够理性,就不要拿自己孩子的成绩和其他人去比,如此对孩子不公平。孩子的成绩不理想,并不可以归咎于让孩子自己。有责任心的父母,应该主动承担肯定的责任。
2
陪孩子坐下来,一块剖析试题
卷子上丢分的地方就是孩子的要点学会出现问题的地方,要好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。和孩子一块做试题剖析,找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盲区,有针对性发现孩子平常学习中容易忽视的问题。
譬如,父母在平时的学习日常没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态度,而致使答卷时出现的粗枝大叶;入门知识没学会结实,考试时不会答卷;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;孩子读题不专注,解题步骤不完整;孩子答完题没细心检查试题;孩子书写不工整,影响老师判卷;孩子平常不重视阅读、不训练写作,致使作文丢分等。这类问题都可以在剖析试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。
发现问题,自然要解决问题,而解决问题要从办法入手。假如父母没这个能力,可以向任课老师咨询求助,帮助孩子解决这类问题。通过正确的办法引导与适当的勉励,让孩子正视问题,借助假期巩固复习,看重好学习态度的培养,为之后的提高打好基础。
做好考试前考后的筹备,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宣泄情绪;其次,孩子也能了解我们的问题在哪儿,将来会愈加注意。
正确归因,不止是为了成绩,也是孩子面对以后的生活所应该掌握的一种态度。